Product category
MultispeQ 植物多參數(shù)測量儀通過集成調制熒光技術與智能光源控制系統(tǒng),突破了暗適應依賴的瓶頸,實現(xiàn)了自然光條件下快速、無損的葉綠素熒光參數(shù)測量,為植物脅迫響應研究、光合生理分析提供了高效工具。MultispeQ 植物多參數(shù)測量儀由著名光合作用專家David M. Kramer教授團隊研發(fā)的革命性技術,集合了葉綠素熒光儀、差示吸收儀、葉綠素儀和光譜儀的功能于一身,小巧輕便,是一款野外便攜且性價高的多功能植物測量儀?。↘ramer教授是非常著名的光合作用專家,其論文總引用次數(shù)11700+次,h指數(shù)59,i10指數(shù)138,其2004年發(fā)表在Photosynthesis Research上提出qL、 ΦNPQ和ΦNO參數(shù)的文章已被引用1000+次。(Google Scholar數(shù)據(jù),截止2019年7月))該測量儀利用調制熒光技術,能夠在自然光背景下精確檢測植物發(fā)出的微弱熒光信號,有效避免了環(huán)境光的干擾。其智能光源控制系統(tǒng)可以根據(jù)環(huán)境光照條件實時調整激發(fā)光的強度和頻率,確保在不同光照條件下都能獲得準確可靠的測量結果。這種創(chuàng)新的技術設計不僅大大縮短了測量時間,提高了測量效率,而且能夠在不影響植物正常生理活動的情況下進行測量,保證了測量結果的真實性和可靠性,為植物生理生態(tài)研究帶來了新的突破和發(fā)展機遇。
1.PSII 最大光化學效率(Fv/Fm):該參數(shù)通過公式\(Fv/Fm = (Fm - Fo)/Fm\)計算得出,其中 Fo 為暗適應初始熒光,F(xiàn)m 為暗適應最大熒光 。它反映了暗適應狀態(tài)下 PSII 反應中心的潛在光能轉換效率,在未受脅迫的健康植物中,其值通常穩(wěn)定在 0.80 - 0.83 范圍內。Fv/Fm 常被用作檢測植物長期遭受脅迫(如鋁脅迫)對光合機構損傷程度的重要指標。在研究鋁脅迫對植物的影響時發(fā)現(xiàn),隨著處理液中 Al3?濃度的升高,植物葉片的 Fv/Fm 值顯著降低,表明 PSII 反應中心受到了損傷,光能轉換效率下降。
2.實際光化學效率(ΦPSII):計算公式為\(ΦPSII = (Fm' - Fo')/Fm'\),其中 Fm' 為光適應狀態(tài)下的最大熒光,F(xiàn)o' 為光適應基線熒光 。ΦPSII 表征了光適應狀態(tài)下 PSII 的實時能量轉換效率,能夠敏感地反映植物在短期環(huán)境變化(如水分脅迫)下光合機構的響應。在水分脅迫實驗中,隨著脅迫時間的延長,植物葉片的 ΦPSII 值快速下降,表明光合機構的能量轉換效率受到抑制,光合作用受到影響。
3.電子傳遞速率(ETR):ETR 的計算結合了光合有效輻射(PAR),公式為\(ETR = ΦPSII×PAR×0.5×0.84\)。該參數(shù)表征了光合電子傳遞鏈的活性,通過評估電子傳遞速率,可以間接了解植物的碳同化效率。在不同光照強度下對植物進行測量時,發(fā)現(xiàn)隨著 PAR 的增加,ETR 也相應增加,表明光合電子傳遞鏈活性增強,有利于碳同化過程的進行。
1.非光化學淬滅系數(shù)(NPQ):NPQ 是衡量植物光系統(tǒng)熱耗散能力的關鍵指標,其計算公式為\(NPQ = (Fm - Fm')/Fm'\) 。當植物吸收的光能超過其光合作用的需求時,會通過非光化學途徑將過剩的光能以熱的形式耗散掉,從而保護光合機構免受損傷。NPQ 的升高表明植物啟動了這種光保護機制,通過增加熱耗散來應對過剩光能。在強光脅迫實驗中,植物葉片的 NPQ 值迅速升高,有效避免了光合機構因吸收過多光能而受到損傷。
2.光適應熒光參數(shù)(Fv'/Fm'):該參數(shù)反映了光下 PSII 反應中心的開放比例,計算公式為\(Fv'/Fm' = (Fm' - Fo')/Fm'\) 。Fv'/Fm' 常用于快速判斷植物在短期光脅迫(如高光強、高溫)下光合機構的即時狀態(tài)。在高溫脅迫實驗中,隨著溫度的升高,F(xiàn)v'/Fm' 值逐漸降低,表明 PSII 反應中心的開放比例減少,光合機構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抑制。
1.環(huán)境傳感器:MultispeQ 集成了多種環(huán)境傳感器,能夠實時測量光照強度(PAR)、溫度(精度可達 ±0.5℃)、濕度(精度可達 ±2% RH)以及 GPS 定位(精度 < 5m) 。通過同步獲取這些環(huán)境參數(shù)與植物生理參數(shù),研究人員可以深入分析環(huán)境因子對植物光合生理的影響。在研究不同光照強度對植物光合參數(shù)的影響時,結合 PAR 數(shù)據(jù),可以更準確地了解光照與光合參數(shù)之間的關系。同時,GPS 定位功能使得研究人員能夠對不同地理位置的植物進行定位和追蹤,為大規(guī)模的野外研究提供了便利。
2.光譜與形態(tài)指標:儀器通過測量 400 - 750nm 的反射光譜,能夠計算出葉綠素含量指數(shù)(SPAD 等效值)和歸一化植被指數(shù)(NDVI) 。SPAD 等效值可用于評估植物葉片的葉綠素含量,間接反映植物的生長狀況和營養(yǎng)水平;NDVI 則常用于監(jiān)測植被的生長狀態(tài)和覆蓋度。此外,MultispeQ 還利用 515/550nm 的差示吸收光譜來評估植物的色素代謝狀態(tài),通過分析不同波長光的吸收差異,了解植物體內光合色素的組成和含量變化,為研究植物的生理狀態(tài)提供了更豐富的信息。
在鋁脅迫下蠶豆幼苗的研究中,MultispeQ 展現(xiàn)出了對植物光合生理變化的高度敏感性。研究人員設置了不同濃度的 Al3?處理組,其中高濃度 Al3?(100μM)處理 9 天后,蠶豆幼苗葉片的 Fv'/Fm' 值較對照顯著下降(P<0.05) 。這一結果表明,PSII 反應中心的開放效率受到了嚴重損害,植物在光適應狀態(tài)下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的能力下降。同時,實際光化學效率(ΦPSII)與表觀光合電子傳遞速率(ETR)隨脅迫時間延長呈梯度降低。在處理初期,ΦPSII 和 ETR 的下降幅度相對較小,但隨著脅迫時間的增加,這些參數(shù)急劇下降,驗證了 MultispeQ 對短期脅迫響應的敏感性。這種實時監(jiān)測能力,有助于研究人員及時捕捉植物在脅迫初期的生理變化,為深入研究植物的抗逆機制提供了有力的數(shù)據(jù)支持。
相較于傳統(tǒng)熒光儀,如 Li-6800,MultispeQ 在野外測量中具有顯著的優(yōu)勢。傳統(tǒng)熒光儀在進行葉綠素熒光參數(shù)測量時,需要攜帶暗適應葉夾,操作過程繁瑣且耗時。每次測量前,都需要將葉片放入暗適應葉夾中進行 30 - 60 分鐘的暗適應處理,這在野外環(huán)境中不僅操作不便,而且會影響測量效率。而 MultispeQ 的便攜式設計(重量 < 500g)使其易于攜帶,研究人員可以輕松地在田間進行移動測量。其快速測量模式(單次測量≤15 秒)大大提高了測量效率,在國際水稻研究所的田間表型篩選工作中,使用 MultispeQ 單日能夠完成 2000 份耐鹽水稻樣本的檢測,相較于傳統(tǒng)方法,效率提升了 15 倍以上。這種高通量的測量能力,使得研究人員能夠在短時間內獲取大量的數(shù)據(jù),為大規(guī)模的植物表型研究和品種篩選提供了高效的技術手段 。